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7-19 07:17:18
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

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,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

教学内容:

本册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的第7-9、11—12题。

教学目标:

1、复习乘法估算的方法,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
2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3、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。

教学重点:

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。

教学难点:

估算的方法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情境引入,回顾再现

师: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上练习课。在上一节课里,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?指名让学生说一说,自己把学习内容适当的记录下来。

1、口算题有什么特点?

例:30×5 200×3

怎样能又准又快地计算?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?(注意末尾的“0”。)

口算练习:出示卡片,开火车算,大家判断;

60×8 20×9 600×2 90×9

700×5 200×4 70×7 300×9

增加难度:一人出题,一人算; 口算后针对学生情况小结。

师:通过刚才的开火车、两人分工的游戏,同学们都能够又快又准的算出来,真棒!

2、估算:你会遇到什么困难吗?

生:忘记近似数、忘写约等号。

师:把两位数、三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。

例:108×3 ≈300 303×2≈600

让学生互说估算过程:

(设计意图: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,回忆再现新授课中的有关知识,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。)

二、分层练习,强化提高

基本练习:

1、口算。

(1) 10×4 40×6 70×8 300×4 400×5 20×4 60×7 700×3

(2)练习十五第8题

2、估算: 49×4 65×9 38×8 54×7 131×4 287×7

3、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。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。

(设计意图:为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,提高已有的认识和能力。)

综合练习

1、练习十五第11题:整十数乘一位数,积是240的乘法算式,你能写出几个?

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。

2、练习十五第12题。

先由学生独立计算,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。

(设计意图: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,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,发展其能力,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。)

三、自主检测,评价完善

1、轻松过关。

90×6 450-80 500×8 80×6

200×6+200 200×3 20xx×3 400×5

2、我能估算。

49×4 38×8 131×4 287×7

3、灵活解决问题。

曹冲称象: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,如果我告诉大家曹冲用了8块大石头,每块石头大约有490千克左右,请问大家,这大象大约有多重呢?

(设计意图: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的不足,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,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进行个别指导。)

四、归纳小结,课外延伸

师:今天的训练,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?

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口算乘法,只要你仔细观察,善于思考,有意识地运用口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,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。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!

(设计意图:注意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,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,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。)

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

设计说明

1.情境激趣,寓教于乐。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“玩”是儿童的天性,在设计这节课时,注重让学生在“蚂蚁做操”的情境中抽象出点子图,借助这一直观模型来解释计算的过程,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。做到“在玩中学,在学中练”,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。

2.引而不替,突出主体。

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,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,适当地引导,然后放手让学生思考,给予学生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的空间,让学生将点子图与竖式计算对应起来,清晰地呈现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。引导学生掌握表格、抽象竖式、直观点子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,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能力,同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。

课前准备

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

学生准备点子图

教学过程

⊙创设情境,质疑引新

1.(课件出示教材52页蚂蚁做操情境图)

师: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,同桌间说一说在情境图中你可以发现哪些数学信息。

(指名汇报)

师:根据找到的这些数学信息,谁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?(要引导学生尽量把问题表述完整:每行有12只小蚂蚁,有4行,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?)

2.让学生独立列式,并尝试口算。

师: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?(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口算过程)

师:这节课我们要用竖式计算乘法。(板书课题:蚂蚁做操)

设计意图:观察情境图,从图中获取信息,培养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。让学生在汇报口算方法的同时,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(不进位)的口算方法,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。

⊙合作探索,学习新知

1.圈画点子图。

(1)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点子图,在点子图上圈一圈,算一算,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。

学生在小组内圈算,教师巡视指导。

(2)指名说思考过程。

引导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考过程,即先算什么,再算什么,最后算什么。

(要重点理解教材中呈现的第三种圈算方法,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圈的,又是怎样算的,将每一步口算过程与点子图中圈画的点子对应起来,借助点子图直观地理解这种口算方法:先算10×4=40,再算2×4=8,最后算40+8=48)

(3)总结: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的是笔算乘法,也就是乘法的竖式计算。(板书)

(4)尝试用竖式计算,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。

根据学生的汇报,师板演完整的竖式过程。随机提问每一步计算的含义。

(5)说一说 ……此处隐藏14832个字……法,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。

2、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。

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,“测量”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,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,并逐步达到完善。因此,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。如,教学例1(毫米的认识),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的活动,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、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,从而引出“毫米”,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,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,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。

3、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

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,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,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、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,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,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。比如,医疗保险卡、电话磁卡、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,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(或作业本)中量出1毫米,数一数有几张。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,数一数有多少本,等等。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,可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结合起来,比如,可以量出100米,通过走一走感受100米的长度,让学生想像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。

四、课时安排:7课时。

1、毫米、分米的认识…………2课时

2、千米的认识……………3课时

3、吨的认识……2课时

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

一、教学内容:教科书第90页的吨的认识

二、教学目标:

⒈认识重量单位吨,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,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。

2.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、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、发展空间想象能力

三、教学重点:建立重量单位“吨”的概念。

四、教学难点:建立重量单位“吨”的概念

五、教具、学具准备:

重5千克、10千克、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、课件

六、设计思路:

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,在概念教学过程中,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,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,掌握理解“吨”的概念。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。接着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,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,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。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,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,在丰富的情景中,开动思维,发展智力,培养,勤于思考的好习惯,并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教材分析:

“吨”这个质量单位,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,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“吨”有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,教材结合生活实际,说明“吨”在生活中的应用。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,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,初步建立“吨”的概念。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一些题目,提高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。

七、学情分析:

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,已经接触过这些数量关系,只是没有概括总结出有关的术语,如果创设一种情景,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,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,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。

八、教学过程:

(一)引用故事导入新课以旧引新

师: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,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?

生:听过

师:曹冲在记录大象的重量时要用到什么单位?生:重量单位。

师:那你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?生:千克、克、公斤、斤

师: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?

生: 1千克=1000克

师: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!

师:我们帮助曹冲称大象用这些重量单位合适吗?

生:不合适。

师:为什么不合适呢?

生:因为大象比较重。

师:嗯,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个新的重量单位吨。(板书:吨的认识)学习完了这个新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可以帮助曹冲解决问题啦。

(设计目的: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吸引学生,并营造“情景问题”的氛围,使学生产生强烈探求知识的欲望,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。)

师:请同学们猜一猜,一吨有多重呢?

生:

师:同学们说的都真不错,但是不够那么精确。

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,一吨到底有多重。

师:请看大屏幕,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袋大米,一袋大米重100千克,那么,十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呢?

生:10袋大米重1000千克。

师:你们回答的很好,那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。你们想知道吗?

师:一吨就等于一千千克,也就是说这十袋大米重1吨。

师:你们都知道吨和千克的关系了吗?

生:知道了。

师: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。1名同学重25千克,10名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呢?

生:10名同学重250千克。

师:你们的计算能力可真强。那四十名同学重多少千克呢?

生:四十名同学重一千千克。

师:你们算得又快又准,都是计算的小能手。那这40名同学重多少吨呢?

生:重一吨。

师:同学们理解的真快啊。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吨和千克的关系了,那你们知道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“吨”来作单位吗?

生:鲸鱼,大象,还有一些很大的东西。

师:课件展示卡车、火车车厢、轮船、飞机、鲸鱼等,用“吨”作单位比较合适。

师:你们都看到老师展示的图片了,老师想问一个问题通常以“吨”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?请同学们交流一下,等会儿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。

师生合作得出结论: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“吨”来作单位。

(设计目的:用课件出示图片,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,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,得出结论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。)

师:我们之前也学过其他的重量单位。现在老师是把这几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,你们能分清楚他们吗?生:能

师:请同学们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。

西红柿有150克

西瓜有3千克

一头大象重7吨

一条鱼有2千克

师:同学们都回答得真不错。这节课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,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些什么呢。

生:我们学了吨,还知道了吨和千克的关系。

师:称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。

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。

计量较重和大宗的物品的重量,常用吨做单位。

师: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你们能帮助曹冲称的大象找到一个合适的重量单位吗?生:能,用吨来测量大象的重量。

师: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,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。这节课就上到这里,同学们,下课。

九、板书:

吨的认识

《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